至今为止,鲁润股份是唯一一家参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非本地上市公司。
在即将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中,资源能耗低也是关键的选择条件,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已入围规划,将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作为未来的战略性产业,给予重点扶持。但是口头说说容易,付诸行动不易。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曾指出,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已经快走到尽头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以低碳、低污染为基本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可看成人类第二次革命。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也表示,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移的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过程。受益于光伏产业的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未来几年太阳能电池组成本有望保持15%~20%的复合递减速度。即便没有来自哥本哈根的压力,中国政府也必须告别高能耗高污染的黑猫经济,而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绿猫经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杨宜勇所长深感忧虑地向时代周报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条件毕竟不同,在我们这个GDP程度,粗放发展还是难免。
新产业亟需新商业模式 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了低碳经济的尝试与探索的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自民,也对时代周报记者坦承,我们从传统的能源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还是一个商业机制的问题,如果我们从企业的角度,也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长期的比较合理的商业利益的存在,低碳经济在实践上是比较难以维系的。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也一改此前美国政府的保守态度,欲在清洁能源领域大有作为。该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勒卡庞捷表示,需求不旺和输气管道运量大幅下滑给正在研究和筹建的大型输气管道项目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预计所有项目都会延迟。
国际天然气信息中心预计,今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将比去年减少4.8%,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将下滑5%至6.5%。其中主要原因是欧盟及独联体国家天然气需求量萎缩明显,而运往这些地区的天然气管道运量占国际输气管道总运量的近70%法国专门从事天然气研究的国际天然气信息中心11月26日表示,2009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和需求量都出现大幅下滑,是该行业近40年来最困难的时期。其中主要原因是欧盟及独联体国家天然气需求量萎缩明显,而运往这些地区的天然气管道运量占国际输气管道总运量的近70%。
国际天然气信息中心预计,今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将比去年减少4.8%,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将下滑5%至6.5%。至于全球天然气用量,该机构持悲观态度,认为要到2014年才能恢复到去年的水平。
该机构说,受危机冲击最大的是国际管道输气业务,预计今年国际管道输气量将比去年锐减10%至15%。明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将出现1.8%至2.4%的增长,但与前些年相比增速大为放缓。该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勒卡庞捷表示,需求不旺和输气管道运量大幅下滑给正在研究和筹建的大型输气管道项目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预计所有项目都会延迟发布会当天,欧盟谈判代表在气候大会的一个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不久前提出的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是内部目标,欧盟的减排目标也是内部目标,因此提出,要比较双方的目标。
他指出,要求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显然是不合理的。由于紧张的谈判,苏伟被迫推迟10分钟才赶到会场。《京都议定书》则进一步提出 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北京时间今天(9日)凌晨2时许,当地时间8日下午5时,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心的中国新闻与交流中心,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副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举行了媒体吹风会。
苏伟指出,中国提出单位GDP碳减排40%的目标完全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原则,也体现了巴厘路线图的要求。这是会议召开2天来中国代表团的第二次吹风会。
回答记者有关中方对此有何反应的提问,苏伟表示,中国的目标是单位GDP碳减排40%,这是国内目标,但是欧盟代表今天下午在发布会上拿他们应承担的国际义务跟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目标相比,苏伟坦率的表示——这是不厚道的。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也表示,西方国家要求中国提高减排目标是不科学的。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55分报道,哥本哈根会议进入第三天,围绕着减排目标和今后的协议机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各自立场展开紧张谈判。对于欧盟来讲,五年总共减排8%,现在欧盟又提出20%的目标,还不是国际承诺,这让人感到非常失望。苏伟表示,气候变化问题是过去200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的排放造成的。中国2007年已经发布国家方案,不久前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的目标。《公约》明确要求发达国家缔约方要率先大幅度地减少排放,这是各国都同意的。欧盟代表在发布会上所提的中国目标与他们的义务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北京时间今天(9日)凌晨2时许,当地时间8日下午5时,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心的中国新闻与交流中心,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副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举行了媒体吹风会。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也表示,西方国家要求中国提高减排目标是不科学的。
对于欧盟来讲,五年总共减排8%,现在欧盟又提出20%的目标,还不是国际承诺,这让人感到非常失望。由于紧张的谈判,苏伟被迫推迟10分钟才赶到会场。
苏伟指出,中国提出单位GDP碳减排40%的目标完全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原则,也体现了巴厘路线图的要求。他指出,要求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显然是不合理的。
中国2007年已经发布国家方案,不久前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的目标。这是会议召开2天来中国代表团的第二次吹风会。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55分报道,哥本哈根会议进入第三天,围绕着减排目标和今后的协议机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各自立场展开紧张谈判。《京都议定书》则进一步提出 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苏伟表示,气候变化问题是过去200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的排放造成的。欧盟代表在发布会上所提的中国目标与他们的义务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公约》明确要求发达国家缔约方要率先大幅度地减少排放,这是各国都同意的。发布会当天,欧盟谈判代表在气候大会的一个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不久前提出的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是内部目标,欧盟的减排目标也是内部目标,因此提出,要比较双方的目标。
回答记者有关中方对此有何反应的提问,苏伟表示,中国的目标是单位GDP碳减排40%,这是国内目标,但是欧盟代表今天下午在发布会上拿他们应承担的国际义务跟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目标相比,苏伟坦率的表示——这是不厚道的该研检中心建成后,将出台检测标准,推动国内风电叶片市场有序发展,并与国际接轨,使国外风电叶片进入有标准,国内风电叶片出口有身份。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介绍,目前国内风电叶片生产厂家众多,但还没有一个具备国家级资质的检测中心。根据协议,研检中心占地8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力争3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的基本工作是通过理论分析,鉴定风电叶片的使用寿命和健康状况,同时致力于多叶型叶片的研发工作。日前,延庆县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签署框架协议,力争在3年内,在八达岭绿能产业基地共同建设一个国家级的风电叶片研发与检测中心。
国内首家国家级风力发电机叶片研检中心将落户延庆。该中心将积极参与风电叶片制造、检测标准及规范的制定,努力成为国际权威的风电叶片检测中心
该中心将积极参与风电叶片制造、检测标准及规范的制定,努力成为国际权威的风电叶片检测中心。中心的基本工作是通过理论分析,鉴定风电叶片的使用寿命和健康状况,同时致力于多叶型叶片的研发工作。
该研检中心建成后,将出台检测标准,推动国内风电叶片市场有序发展,并与国际接轨,使国外风电叶片进入有标准,国内风电叶片出口有身份。根据协议,研检中心占地8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力争3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